来源:简盈财观
“赚钱才收管理费,亏损的基金不收”。
南方基金“真刀真枪”上阵了,管理费全额返还基金资产。
简直是基金行业一股清流,历史罕见。
9月5日,南方基金旗下南方瑞合三年定开基金,因为三年封闭期净值下跌10%,退还全部管理费,金额超3000万元。
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将公司利益与基民利益绑定,简直是基民们的心声。
对于南方基金而言,它是个创新型试验,对公募基金行业,道阻且长。
不管怎样,有人开头就是好事。
资本市场周期更替中,如今,又轮回在暗夜了,尤其是权益基金。
“赚钱还好,亏损的基金到底该不该收管理费?”
希望更多基金公司反思、借鉴。
- 1 -
三年亏10%,南方瑞合退回三千万管理费
2018年年中,资本市场正处于上一轮“寒冬”。
“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魔咒下,公募基金发行遇到冷冻期,当年的环境犹如当下。
南方基金彼时为了打破魔咒,创新性的推出“赚钱才收管理费”的基金管理模式。
这个创新基金产品就是南方瑞合。
中国的投资文化:投资者普遍厌恶亏本,追求绝对收益。
公募基金战胜基准只是一个相对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基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初衷。
因此,南方瑞合的收费模式就是:
给投资者多赚钱,基金公司绝不多拿一分钱管理费;没给投资者赚钱,基金公司将不收取3年的管理费。
南方瑞合,如今已过两个完整的封闭期:
第一个封闭期为2018年9月6日至2021年9月3日,期间收益81%;
第二个封闭期为2021年9月6日至2024年9月5日,期间收益-10%。
第一个封闭期,基金大赚照常收费;第二个封闭期,遵守约定全额返还。
9月5日,南方瑞合基金净值上涨4.61%,概因管理费的返还。
说实话,
在2021年9月-2024年9月的三年中,南方瑞合做的不错,远超同类平均水平。
同期,同类基金平均亏损30%,沪深300指数下跌35%。
大概,基金经理史博非常努力地在对抗下跌,只是未能如愿。
根据基金定期报告数据统计,
2021年中至2024年中南方瑞合管理费合计3447万元。
因是封闭期产品,外加去年费改后管理费油1.5%降到1.2%,上述数据略有误差。
但是,南方瑞合三年的管理费收入预估仍超3000万元。
三年持有期产品里,少有的慰藉。
- 2 -
明星基金巨额亏损与巨额管理费
身处下行周期,大批量的明星基金与基金经理走下“神坛”。
基金巨亏400亿,却收了30多亿管理费;
三年巨亏50%以上,管理费收了4个亿;
一年亏损120亿,依然收了3.6亿管理费…
这类消息,时不时的见诸报端。
公募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基民巨额亏损,造成了明显激化的矛盾。
2023年7月启动的基金费改,也希望能够缓和矛盾,增加基民的获得感。
但是,根本原因,还在“亏损”。
如今,公募基金行业又值寒冬,正是反思变革期。
“赚钱才收管理费”的大旗,能竖起来吗?
不管怎样,
南方瑞合做为行业第一支“赚钱才收管理费”的基金,值得我们珍惜。
南方基金和基金经理史博,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
简盈更希望,未来,
更多产品、更多公司、更多基金经理加入试验。
- 3 -
基金经理史博“回答”四个问题
南方瑞合基金经理,史博,同时也是南方基金副总裁。
在最新的基金中报里,史博回答了如下四个问题,洋洋洒洒用了六七千字。
问题(一):如何看待中国公司的出海逻辑?
当下国内积极出海的公司分成两类:
第一、主动出海型。
国内发展遇到瓶颈,短期没法突破,希望通过海外收购抑或是海外建“根据地”来更上一层楼。
第二、被动型出海。
国内需求弱, 叠加产能过剩拖累公司回报,但是海外需求突然爆发,拉动国内产业链景气度迅速抬升,各家公司订单饱满,短时间把国内的“内卷”释放到了海外。
两种出海方式的共性:
无论是品牌出海、产品出海还是产能出海,底层逻辑是资本出海,来到一个供需结构更为优良的环境中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
既然是资本出海,两地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地缘政治之间的好朋友往往来自于共同的社会体制,法律体系,营商环境。
这也是当前全球贸易争端以及供应链重构的根源因素。
在出海标选择上,史博认为,
通过出口实现低价竞争的企业并不符合我们的“审美”,真正具备全球管理能力的企业,才值得高看一眼。
问题(二):如何看待红利策略以及如何超越红利策略?
红利策略是市场过剩流动性外溢的结果,是一个 smart beta 型的策略,只不过红利策略相较微盘股策略显得更“价值“些,毕竟每年投资人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分红。
而微盘股策略更像黄金,50 年前的 50g 黄金和现在 50g 黄金一样。
只不过由于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货币总量持续上升,黄金的稀有性使其吸纳了更多的货币,资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但是,
黄金这一资产能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么?
能持续给持有人分红么?
显然不能。
红利策略也是发达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策略,复盘美股市场发现,
真正能够超越红利的投资策略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投资策略。
底层逻辑也很好理解,无论是股息增长的持续性还是当期分红给股东的现金回报的可持续性,都源于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
红利策略本质来说是自由现金流策略的子策略。
当前市场对于红利策略的一致性看好,更多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线性外推,是在纷扰的环境中对于确定性的偏执,而非对于当下核心资产收益率的理性认知。
问题(三):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市场风格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宏观环境/市场风格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以及不同期限的投资者影响不尽相同。
那就回归投资常识:
1)公司能不能产生自由现金流?
2)买的股票是否足够便宜?
3)极端情况下是否做好准备有钱捡金子?
问题(四):经营与投资中的“快”与“慢”——被忽视的经营杠杆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公司的财务杠杆,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更需要关注公司的经营杠杆,甚至远离经营杠杆较高的公司。
公司经营杠杆水平不仅仅和产品有关系,也和公司采用的经营模式紧密相关。
哪些企业能够实现长周期稳健的经营?
通常是那些不太使用经营杠杆的行业以及不太追求景气度的企业,甚至在外人看来,正是这些松弛感十足的企业最终活了下来。
当市场中的投资者都在追求行业增速,订单景气度,公司快速成长,追求信息无限内卷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别人盲目拼命往前冲的时候,为何不反过来想一想,也许“慢即是快”。
人生三万天,总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走,
有时候,
回头看看也许会获得更大的启发。
PS:史博回答这四个问题,洋洋洒洒用了六七千字,列举了大量案例和数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发表评论